5·1黃金周的假日熱潮尚未褪盡,5·11母親節便接踵而至。
  現如今,每逢節假日,最興奮的不是我們,而是商家;最重要的也不是過節,而是買賣。5.1期間,各大商家、店鋪都扎堆促銷,紛紛打折,迅速哄熱了消費市場。然而5·1消費熱潮尚未冷卻,各大商家又在為即將來到的母親節展開促銷攻勢,各種煽情的促銷標語也被眾商家們用來營造節日消費氣氛;花店“五月康乃馨,愛心獻母親”、珠寶店“金銀禮輕,慈母愛重”,更有淘寶店鋪出售“最佳媽媽證”……在這種煽情的標語攻勢和商品促銷打折的情境下,很多消費者開始“孝心大發”,正在掏出腰包、努力思量著給母親送上一件什麼樣的禮物。
  節假日,仿佛變成了一種商家與消費者的買賣大戰,商家們指望在這一天大賺一筆,消費者也積蓄著平時的購物需求到這天來爆發。而且,我們不難發現,這當中表現最為突出、積極的當屬電商,他們標語寫得最靚,折扣打得最多,促銷搞得最火;毫無疑問,這緣於時下網絡購物的盛行;信息技術、“O2O”電子商務都給電商們搶占消費市場奠就了一層厚重的技術及平臺基石。
  於是,5·1節、母親節搖身一變,成為了“購物節”;不僅如此,像其他節日,情況也大多如是;尤其是“雙十一”,現在人們都不稱其為“光棍節”了,因為它有另外一個嶄新的、更為響亮的稱號:“購物狂歡節”。
  就拿“雙十一”來看,據統計,淘寶商城在去年的雙十一當天總銷售額高達191億,再創歷史新高!如此之高的銷售額著實令人驚嘆!對此,我們會順理成章地認為這種消費模式對推動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我們也很難不去這樣認為,畢竟數據壓倒了我們。但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早前,人們給這種在節假日集中購物、集中消費的行為冠上了“假日消費”、“假日經濟”之稱。初步看來,它是一種帶動供給、帶動市場、帶動經濟發展的經濟模式,為國家回籠大量資金的同時增加了財政收入,加速資金周轉等方面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為它的確活躍了消費、加熱了市場。但是,當從整個社會經濟格局來探視它,從假日經濟的背後來全方位審視它,得出的事實或許跟人們的習慣性思維有所出入。
  先引入一個理論:消費函數理論。它是西方經濟學家凱恩斯提出的,它告訴我們,“在時間跨度比較大的時期,消費函數是穩定的”,即人們從收入中消費的比例,從整個社會看是穩定的。這意味著,假日經濟儘管會增加上百億元的消費,但並沒有增加社會總消費或提高人們的邊際消費傾向(消費是隨收入增加而相應增加的,但消費增加的幅度低於收入增加的幅度,該傾向是消費曲線的斜率,是隨著收入的增加而遞減的),這隻是改變了消費的時間和方式而已;若把經濟發展比作一道菜餚的烹制,假日經濟就只是這道菜餚的一絲調味劑,不能決定菜餚的生熟度,它起到的只是一種“調味”的作用。
  通俗的說,節假日商場內人頭攢動,電子商場購物狂潮更是如火如荼,銷售額也隨著猛增狂漲;但節假日後,各商場會出現一派冷清景象,因為人們的需求基本飽和,節假日買得多了,平時需求就少了。這樣一來,平均起來算,社會的整體經濟並沒有因“假日經濟”的突然造訪而有什麼相對性的增加,它起到的只是一種“調味”的作用。
  換句話說,在節假日,各大商場和賣場往往以低價和折扣促銷,用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長期以來,消費者對商品價格預期不斷的下降,假日促銷使得假日和平時價格懸殊較大,導致消費行為滯留在各個假日,造成了在節假日瘋狂購物而平日賣場蕭條的現象,易造成從熱賣到滯銷的降驟。這會對商品經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惡化,甚至有人質疑:假日經濟是創造需求還是轉移需求?
  不管怎麼說,節假日期間消費的增加僅僅是購買時間的調整和消費方式的不同,它只是一個局部的變動,對社會經濟整體影響並不是那麼大;它不是沒有表現出魅力,但這種魅力僅限於:調味劑。
  文/向浩  (原標題:“假日經濟”只是一副“調味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e31iepcj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